澳门春节习俗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李嘉曾

发布时间:2016-12-29
字体大小:
分享:

摘要:

炮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新春佳节又一次降临人间,华夏大地和凡有中华儿女休养生息的地方,无不披上节日盛装,沉浸在喜庆气氛之中。地处南国的特区澳门也不例外。澳门春节庆典颇具自身特色 澳门民间欢庆春节的习俗,既同内地大部份地区相似,又与许多地方不同,颇具自身特色。

       “炮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新春佳节又一次降临人间,华夏大地和凡有中华儿女休养生息的地方,无不披上节日盛装,沉浸在喜庆气氛之中。地处南国的特区澳门也不例外。
 
澳门春节庆典颇具自身特色
 
       澳门民间欢庆春节的习俗,既同内地大部份地区相似,又与许多地方不同,颇具自身特色。
       从时间顺序来看,澳门人欢度春节从腊月下旬即已拉开序幕。农历腊月廿三是灶王爷生日,内地盛行送灶王爷上天的风俗,澳门人则称之为“谢灶”。要用灶糖之类贡品“糊住”灶神之嘴,避免他上天之后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人间的坏话。腊月廿八堪称澳门迎接新年之重头戏,因“二八”在粤语中与“易发”谐音,所以格外受到商家青睐。不少老板会在当晚请员工宴聚,讨万事平安如意、生意兴旺发达的彩头。
       除夕之夜开始,春节庆典便掀起高潮。吃团年饭和守岁通常是百姓家的两件大事。辛苦劳作一整年之后,准备一桌丰盛佳肴,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庆贺往昔健康平安,恭祝来年顺时好运,实为尽享天伦的一大快事。团年饭之后的守岁也是传统悠久的习俗。或饮茶,或聊天,还有不少人家围坐一桌打麻将,兴趣盎然,热闹非凡。直至子时来临,新年钟声敲响,不少年轻人和孩童会前往指定的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沉浸在鞭炮轰鸣、礼花绽放、人声鼎沸的胜景之中。一些善男信女和老人则会赶往妈阁庙或普济禅院烧头香,表达对妈祖或观音等神明的虔诚崇敬。典雅的妈祖殿或观音堂内一时摩肩接踵,香烟缭绕,祭品堆积如山,呈现出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
       大年初一是春节活动的重点。人们互相走动,恭贺新年。澳门人在春节那天很讲究派“利市”(亦作“利是”),其实“利市”就是红包。长辈给晚辈(尤其是孩童)“利市”,老板给员工“利市”,甚至已经结婚的兄姐也要给未婚的弟妹“利市”。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会给老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献“利市”了。
       大年初二在澳门称为“开年”,也有特定的内容。主要是吃“开年饭”。亲朋好友团聚会餐,此餐必备发菜(谐音发财)、生菜(谐音生财)和鲤鱼(谐音年年有利有余)。开年之后皆大欢喜,连政府公务员都被特许在此三天内可以进入娱乐场与市民同乐。
       年初三在澳门被称为“赤口”。由于澳门法定的春节假日只有初一到初三短短三天时间,因此一般人年初三都会呆在家里,一方面继续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另一方面又得收心准备上班了。
从初四开始,政府部门和许多事业单位都会恢复上班,但一般市民可以继续探亲访友,逛街购物或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喜庆的过节气氛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与内地许多地方一样,澳门的元宵佳节也有两大主题,一是观灯,二是吃汤圆。但活动形式丰富多彩,通常是观花灯、逛夜市、猜灯谜、舞狮舞龙、看文艺表演、品尝汤圆,更觉热闹非凡。元宵节过后,春节庆典才算告一段落。
 
澳门节庆习俗传承中华文化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澳门春节庆典中富含体现澳门特色的内容。
       澳门从春节到元宵的庆祝活动,实际上是一场中华民俗的综合性大展示。就拿元宵节来说,澳门街头的许多地方,包括各个广场、前地和圆形地,不仅布置各种灯彩,而且组织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2011年元宵节期间,特区政府旅游局在大三巴牌坊前和妈阁庙前地,既组织多场舞狮表演,又安排多次葡萄牙土风舞演出。在佑汉公园,59个澳门社团联合举办“龙狮齐舞贺新岁”活动,舞龙与舞狮并肩比美,相得益彰。在福隆新街,福隆坊会主办“醒狮贺新年”活动,向坊衆商号拜年,还向游客派发利是。在康公庙前,十月初五街等三个坊衆互助会联合举办“康公情怀嘉年华”,设置了花灯竞投、猜灯谜、品尝汤圆、文艺表演和抽奖等内容丰富的节目。这些互相辉映的活动不仅形式生动活泼,而且内容高雅,为澳门的春节庆典增添了文化的气氛。
       澳门的节庆活动虽然富有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通常指几千年来由中华民族祖先创造、被中华各族儿女世代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稳定的文化形态。它既是中华各民族的创造性成果,又是数千年文明传承的精神财富。正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历史上多种文化形态、思想观念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所有华人智慧的结晶,所以兼容并蓄,体现了多元文化的集成创新。这一特点同样在澳门的节庆习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澳门是多元文化并存之地,节庆习俗亦然。在春节和其他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中,澳门民众满腔热忱地接纳来自祖国各地的习俗,澳门政府职能部门也认真学习各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近年来,特区民政总署在这方面作出很大努力,在国家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各地地方政府的协助下,一年一度举办“内地春节习俗展”,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2010年春节期间,江西吉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彩灯——“鲤鱼灯”在澳门一亮相,就以其鲜红的喜庆色彩、“龙女化鲤”的美好神话和“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含义而大受澳门民众欢迎。2011年春节期间,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不仅请来安徽蚌埠的花鼓灯、凤阳花鼓、泗州戏、五河民歌、黄梅戏等精彩民间文艺形式,而且在卢廉若公园举办名为“京畿神韵,魅力河北”的“河北春节习俗展”,展出了廊坊焦氏脸谱、武强木刻年画、蔚县剪纸、藁城宫灯等许多特色展品。在即将来临的2012年春节,澳门的“内地春节习俗展”同样会有精彩内容,浙江的嘉兴灶头画、海宁硖石灯彩和桐乡蓝印花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里坤县的“打春牛”、“城隍出府”等民俗活动,都将首次亮相,给澳门的春节活动增添更多的异地风采。
       春节是澳门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因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共和国版图中不可分割的宝地,澳门民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本文刊于《澳门月刊》2012年1月号,总第180期,笔名“思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