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十六首)

发布时间:2017-01-18
字体大小:
分享:

摘要:

李 白(十六首) 李白(70l-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隋代末年,迁居中亚,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他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清廉乡,在这里长大。二十五岁起出蜀,漫游全国各地,写了许多诗篇,成为著名诗人。四十多岁到达

    李  白(十六首)
 
      李白(70l-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隋代末年,迁居中亚,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他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清廉乡,在这里长大。二十五岁起出蜀,漫游全国各地,写了许多诗篇,成为著名诗人。四十多岁到达京城长安,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待,因他蔑视权贵,不到两年就被排挤出京城。他离开长安后,在洛阳,与大诗人杜甫封结成好友。又在全国各地长期漫游。安史乱起,他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抗击敌军。后因肃宗李亨打败李璘,他被放逐,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重回安徽。六十一岁时,前往临淮李光弼那里请缨杀敌,为救国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在当涂县夸李阳冰家。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他不满现实,鄙弃庸俗,寻求自由,热爱祖国和人民。诗中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既然有对黑晴势力的揭露与抨击,又有对光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又有对劳动人民的爱叹。他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做到积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民歌中的夸张手法。语言生动、自然、明净、华美;风格飘逸、奔放、雄奇、壮丽。他是七古的大师,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总之,李白的诗歌,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都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静 夜 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说明】这首诗以朴素生动、不加雕饰的表现手法,描抒旅人望明月面思念家乡的感情。
     【注释】[1]疑——好象,仿佛。   [2]举头——仰头。低头——深情思念家乡的情状。末两句说,仰头看明白,圆月的光辉引起了思念家乡。
 
横 江 词[1]
 
海神来过恶风回[2],浪打天门石壁开[3]
浙江八月何如此[4]?涛似连山喷雪来[5]
     【说明】本题原作六首,此选第四首。这首诗,描写天门山那里长江的恶风险浪,表现大自然的阔大雄伟。本诗以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长江天险图画,传达出作者豪迈的情怀。
    【注释】[1]横江——即横江镐,在今安徽省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隔江对峙,形势很险要。 [2]海神来过——指传说中的东海女神西归,经过天门山那里的江面。回——旋转。[3]天门——即天门山,今安微省当涂县、和县东面的博望山,西面的梁山,统称为天门山。两座山夹着江水对峙,好象门户,形势很险要。这句说,博望山和梁山原来连在一起,好象一个大石壁,被巨浪打开,分成两山。 [4]浙江——即钱塘江,夏历每年八月十八日潮水最盛,“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霪,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此——指横江浦汹涌澎湃的浪涛。这句说,它与浙江八月的海潮相比怎么样?  [5]末句说,天门山那里的江面,恶风卷起层层浪涛,好象喷出一堆堆白雪。
 
秋 浦 歌[1]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2]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3]
     【说明】本题原作共十七首,此选第十四首。选首诗描写当时工人们炼矿的场面,赞颂了劳动人民的豪迈气概。本诗画面壮阔、动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注释】[1]秋浦——唐时县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县西南有秋浦湖。秋浦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2]乱——交错。首两句说,夜里冶炼,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地,火星进射在冲天的紫色烟雾里。[3]赧(nǎn蝻)郎——被炉火映红了脸的工人们。赧——脸红。明——照。末两句说,工人们的火红脸庞映照着月夜,劳动的歌声震荡着寒冷的河水。

白发三千丈[1],缘愁似个长[2]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4]
     【说明】这首诗是《秋浦歌》中的笫十五首。作者以奇妙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镜中所见,抒写自己怀才不遇,愁思深远,而又不能自解的情状。
     【注释】[1]三千丈——夸张白发之长。[2]缘——因为。个——这样。[3]秋霜——形容发之白。
 
峨眉山月歌[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3]
     【说明】这首诗通过咏月,抒发旅途中的孤独思念之情。全诗虽连朋五个地名,却不板滞,仍很流畅。
     【注释】[1]峨眉——即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县西南,是游览胜地。[2]半轮——形容上弦月或下弦月。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县西北,流至乐山县入岷江。首两句说,蛾眉山上挂着一钩秋月,月影映入平羌江流里。[3]清溪——即清溪驿,在今四川省犍为县,峨眉山附近。三峡——措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瞿塘峡,巫山县东的巫山峡,湖北省宜昌县西北的西陵峡。君——指蛾眉山的友人,下——指顺江流而东下。渝州——在今四川省重庆一带。末两句写作者在旅途中弧独寂寞,思念友人。
 
 
 
赠 汪 伦[1]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2]
桃花潭水深千尺[3],不及汪伦送我情。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朴实、真挚的友谊。作者构思新颖,心情开朗。全诗富有民歌色彩。
     【注释】[1]汪伦——李白游泾县桃花潭,当地有一位善酿酒的村民叫汪伦,常用美酒来招待他。李白回宣城时,汪伦又前来送别。李白很感激他,赠诗留念。   [2]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艺术,一边走,一边歌唱,用脚步打着节拍。这句说,汪伦一边走,一边唱,赶来送行。[3]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南。这句用景物衬托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杨花落尽子规啼[2],闻道龙标过五溪[3]
我寄愁心与明月[4],随风直到夜郎西[5]
     【说明】这首诗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作者听说好友王昌龄横遭诬陷被贬为龙标县尉时的心情,表达了他的关注和同情。
     【注释】[1]左迁——古时称贬官降职为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题目的意思是,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从远方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2]子规——鸟名,即杜鹃鸟,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它的声音凄厉悲切,能打动旅客思归的心。[3]闻道——听说。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都在湖南省两部和贵州省东部。这句语意双关:一是说龙标县比五溪还远;一是说王昌龄过了五溪,去到龙标县。 [4]与——这里有“给”的意思。[5]夜郎——在今湖南省黔阳县境。夜郎西——指王昌龄贬官降职的地方。龙标在夜郎的西南方,唐时是个很荒僻的地方。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进壶[1]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2]
     【说明】晁(cháo潮)衡,日本人,原名阿部仲麻吕,来中国后,改名朝衡或晁衡,朝通“晁”。他是开元五(717)随日本遣唐使来我国的留学生。毕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左拾遗、左补阏、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官职。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他留居中国时,与李白、王维等人结成朋友。天宝十二年(753),他任秘书监兼卫尉卿时,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同船回日本,在海上遇到风暴,漂流到越南,在天宝十四年(755)又折回长安。当时误传他在海上遇难,李白用比拟的手法,写了这首悼念诗,抒发真挚的友情。本诗言近指远,它从描绘的具体形象中侧面反映出中日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注释】[1]卿——这里是对晁衡的尊称。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征帆——远行柏船。蓬壶——即蓬莱,相传是东方大海中仙山。首两句说,日水的晁衡告别了京城长安,乘着一只远行的船,在茫茫无边的东海中航行。[2]明月——比喻品德高洁的晁衡。沉——这里有“葬身”的意思。苍梧——指郁林山。相传东北海中郁洲的郁林山自苍梧飞来,所以又称苍梧山。末两句说,晁衡遇验证如同明月沉入蔚蓝的大海里,苍梧山哀伤,笼罩着愁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故人西辞黄鹤楼[2],烟花三月下扬州[3]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4]
     【说明】这首诗含蓄地抒发了作者送友人远行的惜别之情,同时写出在辽阔的平原上长江奔流的雄伟景象。全诗写景如画,境界开阔,风格绮丽。“烟花三月下扬州”被称为“千古丽句”。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西面,黄鹤山西北黄鹤矶上,下临长江,是游览胜地。现在这里已成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好友。之——往,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2]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西辞——从西方告别,黄鹤楼在广陵的西方。[3]烟花——指春天繁华的景物。下——指顺江流而东下。[4]孤帆——一只船,以帆代船,指孟浩然乘的船。碧空——蔚蓝的天空。惟——单,只。末两句说,友人乘的船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遥远的蓝天中,见看见长江在天边滔滔奔流。
 
望庐山瀑布[1]
 
日照香炉生紫烟[2],遥看瀑布挂前川[3]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4]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二首。这首诗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庐山瀑布的壮观,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锦绣河山 的热爱。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县南。 [2]香炉——山峰名,庐山西北部的高峰。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的水气反映出紫色的烟雾。[3]川——河流。前川——这里是“前边”的意思。[4]银河——横亘天空中白色的星带,也叫“天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过里指天空的最高处。末两句说,瀑布奔流如飞,从山上直泻水面,长达三千尺,仿佛是银河从天空最高处掉下来似的。
 
望天门山
 

天门巾断楚江开[1],碧水东流至此回[2]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3]
     【说明】这首诗描写长江穿过山峡的奇观,表现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本诗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注释】[1]楚江——指流经湖北宜昌至安徽芜湖一段的长江。这里曾是古代楚国的领地,所以这段长江又叫“楚江。开——通,奔流。首句说,山断形成天门,江水从夹峙的两山中放流而出。[2]回——转,打回旋。至此同——到这里转弯。江水原来向东流,到天门山转弯向北流去,所以说“至此回”。[3]日边——太阳升起的地方。末句说,放眼望去,天水相接,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来的天边驶来。
 
永王东巡歌[1]
 
三川北虏乱如麻[2],四海南奔似永嘉[3]
但用东北谢安石[4],为君谈笑静胡沙[5]
     【说明】本题原作共十一首,此选第二首。安史之乱发生后,作者对这次变乱非常愤慨,对祖国和人民的灾难十分关注。永王李璘号召起兵抗战,李白怀着满腔热情参加了他的军幕。这首诗,他满怀乐观的心情,抒发他的克敌制胜的充分信心。本诗运用典故贴切,意味深厚。
     【注释】[1]东巡——安史之乱时,永王李璘的父亲玄宗逃往蜀中,下令让他引水军东下广陵查看。[2]三川——指伊水、洛水、黄河三条河流会合地方,即洛阳一带地方。这里已被安禄山盘据,成为沦陷区。北虏——指安禄山判军。    [3]四海——全国,这里指中原一带的人民。永嘉——西晋怀帝年号。永嘉五年,匈奴族的刘曜(yào要)攻陷洛阳,杀死三万多人,中原人民纷纷逃往南方去避乱。这里用它米比拟安静山胡作非为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战争离乱之苦。[4]但用——只要用。谢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阳夏(今夸河南省杞县)人,曾隐居在会稽(kuàijī快击),今浙江省绍兴县)的东山。北方苻(fú扶)坚率八十七万大军南侵,谢安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选配将帅,各尽其职,在肥水一战打败了苻坚军队,拯救了晋室。这里李白以谢安抗敌保国的事业自比,说出自己的志向。[5]为——与,同。君——指李璘。谈笑——形容从容不迫,胸有成竹。静——平息,荡平。胡沙——战争。末句说,在谈笑之间,就平息了安禄山叛乱,使北方安定。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1],千里江陵一日还[2]
两岸猿声啼不住[3],轻舟已过万重山[4]
     【说明】这首诗描写三峡急流轻舟飞驶的壮观,表现出作者轻松欢快的心情;作者缘情写景,情寓于景中,给人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感。
     【注释】[1]辞——告别,离开。白帝——即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山峻城高,常被云雾所笼罩。彩云间——从山下向上看,阳光照射云雾,奇幻多彩,城好象在彩色的云雾里一样。[2]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距白帝城一千二百里,江流湍急。还——回到,到达。作者因参加永王李璘军,失败,被长期流入夜郎,走到白帝城,获得释放,便乘船顺江水下,回到江陵。[3]猿——猴子的一种。啼不住——因江两岸山山相连,山上都有猿叫,而舟行又很快,所给人一种猿庄不停地叫的感觉,实际上不是猿在一直不停地叫。这句在全诗是旁衬,既丰富了江景,又使全篇波澜起伏。[4]轻舟——轻快的顺水船。已过——已经穿过。这里有“不知不觉”、“出乎意科”的意味,作者把流急舟快与心欢意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
 
独坐敬亭山[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2]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
     【说明】这首诗是五绝中的绝唱。作者把敬亭山当作知心的朋友,向它表露自己清高拔俗和孤独寂寞的思想情感,借以表达对当时丑恶现实的不满。本诗用比拟手法,耐人寻味。 
     【注释】[1]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风景幽美秀丽,是游览之地。[2]孤云——一抹白云。闲——悠闲。首两句写众鸟飞尽,一抹闲云独去,只剩下一座不声不响的山。作者以此来衬托自己独坐,把全神贯注在敬亭山上。[3]相看——指山与人互相对看。末两句紧承上两句,专写山的精神和品格,而且山和人感情相通,心心相印,成为极亲密的朋友。这不仅把山人格化了,而且把作者的精神和品格也显示出来了。
 
夜下征虏亭[1]
 
船下广陵去, 月叫征虏亭[2]
山花如绣颊[3],江火似流萤[4]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在月夜从征虏亭乘船到广陵去时的情景。表现对祖国明媚秀丽的大自然的热爱。本诗比喻生动、形象,风格工丽清爽。
     【注释】[1]征虏亭——旧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部,东晋时征虏将军谢安所兴建。[2]月明——月亮照着。[3]绣颊(jiá甲),唐代的女子喜欢用丹脂点脸的两侧,色如锦绣,称为“绣颊”。[4]末句说,江上船中的灯火好象飞动的萤火虫。
 
越 女 词[1]
 
耶溪采莲女[2],见客棹默回[3]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4]
     【说明】本题原作共五首,此选第三首。这首诗描写采莲女天真活泼的姿态。风格清断活泼。
     【注释】[1]越——今浙江省。越女——越地的女儿。[2]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3]客——从外面来的人。棹(zhào赵)——船旁拨水的工具。棹歌——划船时所唱的歌。这句说,看见从外面来的人就唱着划船的歌儿返回去。[4]佯(yáng羊)羞——假装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