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五日

发布时间:2016-11-09
字体大小:
分享:

摘要:

       1922年2月5日,后来风靡世界的美国杂志《读者文摘》创刊。
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年轻人华莱士对杂志文章颇感兴趣,且具有缩写的非凡天才。 他决定和妻子利拉-艾奇逊一起出版他们称为《读者文摘》的一种袖珍杂志。他们仅以5 千美元的资本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家非法酒店楼下开设一个办公室,开始征求订户。他们卖出1500册。2月5日第1卷第一册已出版。 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向读者通报信息,给读者以娱乐、鼓励和指导。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如何在精神上保持年轻”,篇幅为一页半。
 
       弹指一挥间,《读者文摘》已经走过了年的94漫长岁月。94年前的《读者文摘》不过是一本只有5000名读者的小杂志。在位于纽约普莱森特维尔的《读者文摘》总部的小型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图片和实物,静静地向人们展示着这本杂志94年的风雨历程。《读者文摘》的创办人德威特·华莱士曾经参加过一战,他从前线返回后在一家农业期刊出版公司工作。当时,美国政府出版了许多免费农业资料,华莱士心想:要是把这些材料精选成为一本文摘,读者一定不少。他把这个主意告诉了老板,可老板说:“非常抱歉,这意味着你被解雇了。”华莱士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1922年初,他与新婚不久的妻子莉拉靠着借来的5000美元在纽约格林威治的狭窄公寓里创办了《读者文摘》。第一期《读者文摘》由31篇文章组成,定价为25美分,印数5000册,全部采取直接邮寄的方式。创刊初期,华莱士舍不得花钱订报,便每天去图书馆里抄写。由于篇幅有限,他必须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做摘编,时间一久,就形成了缩写的格式。1935年,华莱士在与修车工交谈后突发奇想,派记者写了一篇独家专访。文章在《读者文摘》刊出后立即引起各家媒体的关注,结果成了许多报刊转载的对象。自那以后,几乎每一期都会刊登一篇独家专稿。《读者文摘》的风格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而成。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使《读者文摘》不断发展壮大,华莱士创立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 他首先建立了一套轮换的最终编辑制度以持续稳定地保证《读者文摘》的质量。这一制度的具体管理流程如下: 编辑们每个月要阅读高达500份的杂志,然后将其中的文章分成NU无用、U有用、P可能有用三个类别。必要时编辑们还要在文章空白处加上评论。负责阅读的编辑不仅得选择、标示文章,还要对文章进行删改。通常是将文章浓缩成原来的四分之一,再由部门主编审查一遍,然后才能送到最终编辑的手里。之后,再由最终编辑负责挑选出30篇文章,以及所有的补白资料。当最终编辑完成打印好的样本之后便将它送给主编审查,审查完以后的样本还要送到研究部门检查有无错误。华莱士看到的最后校对样,通常是即将付印的那一份。如果这时候他作了修改,那么通常是提出另一篇更合乎编辑主题的文章。华莱士对所有送到他办公桌上的东西都了如指掌。虽然轮流值班的最终编辑制看来似乎是分配权利的民主方式,但实际上它却让每个最终编辑互相较劲。华莱士鼓励编辑们彼此竞争,并曾经一度将最终编辑增加到6位。评价最终编辑的标准,是他们负责的那几期的销售情况。这项制度运转得十分出色,它使得成为一位最终编辑成了《读者文摘》编辑们的奋斗目标。 优秀的人才对于刊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网罗人才,华莱士可谓费尽心机。1930年,他开出年薪7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0万美元)的优厚条件聘请了《读者文摘》历史上的第一位主编肯尼斯·佩恩。1976年,在资深员工一年一度的聚餐会上,华莱士出人意料地宣布给全体3300名员工加薪:年薪在4万美元以下的加11%,年薪在4万美元以上的加8%。为了保证《读者文摘》浓缩书的质量和编辑出版政策的贯彻执行,华莱士夫妇从《读者文摘》中拿出部分利润,花高薪聘请了出版专业人才,包括出版高级管理人员和著名编辑,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编辑出版班子。而且这种向雇员支付高薪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成为读者文摘集团的一大传统和特色。此外,华莱士还坚持认为:对每一个在《读者文摘》工作的员工都应该实行终身制。所以在聘用员工时,华莱士都非常小心谨慎,力求人尽其才。1925年年底,一个曾任传教士的年轻人拉尔夫·亨德森成为了《读者文摘》第一位全职员工,试用期间月薪150美元。从此,他的命运就和《读者文摘》联系在了一起。就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他在《读者文摘》工作了几乎一辈子,最后成了《读者文摘》的顶梁柱之一。由于采用了有生活保障的、终身制的体制,所以《读者文摘》集团的人员一直比较稳定,便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随着《读者文摘》的壮大而逐渐提高,使集团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 《读者文摘》的另一优势是其拥有的全方位的发行手段。《读者文摘》的高级销售人员沃尔· H·温茨认为,《读者文摘》杂志是以普通大众读者为对象的,价格较低,因而宜采用直销方式,而且为了保证读者及时准确地收到订货,采用邮购的方式为最佳。为了扩大杂志的影响力,他策划组织了多次宣传攻势。最令他引以为自豪的是由他亲手编辑的《读者文摘》客户名录,为此他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读者文摘》客户名录包括客户姓名、地址、人口数及杂志购买小史等。这一客户名录为《读者文摘》杂志采用邮寄方式发行奠定了基矗到目前为止,《读者文摘》客户名录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读者数据库,存有世界各国近一亿家庭的资料。 华莱士的朋友科尔认为,《读者文摘》能在报纸摊位上畅销,于是联系销售商在克利夫兰、旧金山、洛杉矶和西雅图的报纸摊位上零售。1929年6月,《读者文摘》第一次出现在卖报纸的摊位上时,就出人意料地销售了6.2万册。从此,《读者文摘》走上了畅销报纸摊位的发行之路。 除了采用客户邮购和报摊零售的方式,《读者文摘》还在世界各国出版本地化专版以提高海外的销量。1938年,《读者文摘》的第一个国际版在英国出版。到1997年,《读者文摘》在英国已经拥有了160万读者。1940-1948年,《读者文摘》第一次在拉丁美洲和瑞典出版发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读者文摘》迅速进入了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南非和瑞士的发行市常1965年,《读者文摘》中文版在香港创刊,目前仅在香港一地就拥30万订户。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读者文摘》成为了全世界广为阅读的著名杂志,每月以19种语言向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读者人数最多时曾经高达1亿。在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中,每4个人就有一个是它的读者。《读者文摘》所属的集团也已经发展成为了由全球图书和家庭娱乐公司、美国杂志和国际杂志公司组成的世界级出版商,雇员总数高达4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