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平措:“天路”边的野生动物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6-12-14
字体大小:
分享:

摘要:

新华社西宁7月3日电(记者王军 李亚光)6月的藏北羌塘草原,蓝天镶嵌朵朵白云。黑颈鹤、斑头雁、红嘴鸥等珍稀野生鸟类自由翱翔在色林错湖畔。几公里外,34岁的野生动物保护队员扎西平措正拿着望远镜,一动不动地蹲守在湖边,精心守护着进入孵化期的鸟儿。  每年5月开始,保护区内许多鸟类会向色林错湖边水

       新华社西宁7月3日电(记者王军 李亚光)6月的藏北羌塘草原,蓝天镶嵌朵朵白云。黑颈鹤、斑头雁、红嘴鸥等珍稀野生鸟类自由翱翔在色林错湖畔。几公里外,34岁的野生动物保护队员扎西平措正拿着望远镜,一动不动地蹲守在湖边,精心守护着进入孵化期的鸟儿。 

  “每年5月开始,保护区内许多鸟类会向色林错湖边水草相对丰美的区域迁徙,并在岛上产蛋孵化。这一期间我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鸟类正常孵化不受外界干扰。”扎西平措说。 

  色林错湖在藏语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北部的藏北羌塘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总面积18936平方公里,离最近的青藏铁路只有几公里。这里少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诗情画意,多是雪山环绕,湖泊遍地,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藏野驴等珍稀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与10多年前那部《可可西里》描绘的不同,如今当地野生动物的生活宁静了许多,疯狂猎杀早已谢幕。而这背后,除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外,还有一个普通群体——他们长年与野生动物为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守护着这片净土上的生灵,他们就是野生动物保护员。 

  今年34岁的扎西平措当野生动物保护员已经7年多,出生在湖边的他有两个家:一个在那曲地区罗玛镇色林错湖北边,那里有他贤惠能干的妻子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另一个就是这广袤的藏北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有他日夜牵挂的“孩子们”——各种珍稀鸟类、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 

  像往常一样,扎西平措一早就带着自己的“家当”,跨上摩托车开始了一天的巡逻工作。一辆摩托车、一架望远镜、一个小册子、一部手机、一把水壶、一袋干粮、一套被褥,是他移动办公的全部家当。 

  十几分钟后,车行至色林错湖北,他掏出望远镜,仔细观察远处鸟类的一举一动,然后就地坐下,拿出记录本,分门别类记录下各种鸟类的数量、性别、行进路线等基本信息。 

  扎西平措说,他每天到湖边巡逻4趟,主要是看有没有汽车、摩托车开到保护区里,有的话就告诫他们这是保护区,要立即离开。同时他还需要观测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性别、行动范围等,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到小册子里。每隔一段时间,再把这些信息统一上报给当地林业部门。 

  时至中午,扎西平措并不打算回家吃饭,只是在湖边简单地吃些干粮,又准备动身出发去下一个巡逻点。 

  渴了,抓把湖边的雪;饿了,吃几口随身携带的糌粑丸子。自从当了野保员,扎西平措早已习惯了这种风餐露宿的生活。7年来,他和同事们一起骑着摩托车驰骋在保护区腹地的里里外外,坚决和偷盗猎行为作着不懈斗争,捍卫着这片净土的安宁。 

  今年5月的一天,扎西平措在巡逻中发现,有几个人以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名义要求上岛拍照。经过仔细盘查,他觉得这几人言语吞吞吐吐,形迹十分可疑。于是他立即上报了县林业局,经确认这伙人原来是来盗取鸟蛋的。 

  除了巡护,扎西平措还负责为村民们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由于政府对草原一些区域实施禁牧措施并拉上铁丝网,导致一些闯入禁牧区的野生动物被困。扎西平措就需要劝说牧民们不得在禁牧区内随便围网围栏,如果发现被困住的藏羚羊,要及早把藏羚羊放出去。
 
  近年来,在扎西平措和同村另外两个野保员的共同努力下,色林错湖北边的野生动物数量从开始的几百只增长到如今的3000多只。这一切,他看在眼里,骄傲在心头。
 
  “我离不开这些动物。只要身体能干动,我想一直做下去。我也有儿子,希望他将来也能做一名野保员。”扎西平措说。 

  记者了解到,西藏地区自然保护区野保员队伍最早组建于1997年,刚开始是半志愿性质,政府只发巡护用油补贴。如今,几乎每名野保员都配发了摩托车,每月有600元的固定工资。这些野保员广泛分布于那曲地区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色林错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野保员和广大农牧民参与下,西藏野生动物保护取得明显效果。”那曲地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管理科科长毛世平说,那曲地区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根据目前监测的数据,藏羚羊种群数量达到15万只,藏野驴为8万头,野牦牛为1万头,黑颈鹤有60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