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灯亮——浙江宁波一家五代人坚守灯塔百年

发布时间:2016-12-14
字体大小:
分享:

摘要: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有这样一个员工家族:儿子牺牲在海上,老人带着年幼的孙子当灯塔工。年幼的孙子成长后,又把自己的儿子孙子相继送上灯塔。100多年来,五代灯塔工,在茫茫大海上守护孤灯,与大海和星星为伴,用生命和坚守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之歌。  不久前,中央文明办发布了 中国好人榜,一家五代坚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有这样一个员工家族:儿子牺牲在海上,老人带着年幼的孙子当灯塔工。年幼的孙子成长后,又把自己的儿子孙子相继送上灯塔。100多年来,五代灯塔工,在茫茫大海上守护孤灯,与大海和星星为伴,用生命和坚守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之歌。

  不久前,中央文明办发布了 “中国好人榜”,一家五代坚守灯塔事业的叶中央家庭荣获“敬业奉献好人”殊荣。

  近日,人民网乘海巡16405号船赴镇海七里屿灯塔,走近这个灯塔世家。

  3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旧亮着

  叶中央出生于1940年,19岁开始守塔,2000年于宁波航标处花鸟山灯塔主任岗位退休,整整守塔41年。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英国人于1883年建成的白节灯塔,是其中的一座。该灯塔位于嵊泗一座名叫白节山的小岛上。传闻岛上曾盛产药材白术,原名白术山,后被当地人称为“白节”。

  几十年后,叶中央的爷爷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来到白节岛上,成为一名灯塔工。

  再后来,守塔工作传到了叶中央的父亲叶阿岳手上。叶阿岳带着幼子叶中央生活驻守在鱼腥脑灯塔上。

  叶中央5岁那年,也就是1944年10月的一个凌晨,强台风来袭,为抢回即将被风浪卷走的补给小船,叶阿岳冲进狂风暴雨,再没有回来。

  19岁,叶中央成了叶家第三代守塔人,之后辗转守了唐脑、白节、花鸟、小板等8座灯塔,其中在白节山时间最长,前后守了25年。

  1971年春节前夕,叶中央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来三星塔团聚过年。途中,她们乘坐的船被风浪掀翻,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遇难。打捞上来时,妻子还死死地抱着小女儿。7岁女儿因为溺水,影响了智力。

  守塔工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灯塔工的妻子同样如此。叶中央每年只有20来天假期,只能回一次家,繁重的家务落在了妻子身上,贤惠的她总是默默承受。聪明伶俐的小女儿是他的掌中宝,每次他回家,孩子都会扬起可爱的笑脸,问他要糖吃。

  回忆起死去的亲人,75岁的叶中央忍不住抹眼泪。

  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

  1998年,以叶中央一家为原型的电影《灯塔世家》公映。叶中央看过几次,“每次看完都会想起死去的亲人,很难过……”

  三位亲人因为守塔而离他远去,叶中央却更坚定了守塔的心。1984年宁波航标处招灯塔工,叶中央为儿子叶静虎报了名。两年前,叶静虎的儿子叶超群也紧随父辈步伐,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的七里屿灯塔当了一名灯塔工。

  风雨守塔人,成功要忍受孤独和艰辛

  叶中央守塔41年间,辗转守过的灯塔占了浙东海域全部12座灯塔的一半还多。

  眼前的叶中央头发花白,手微微颤抖,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与记者聊起过去的守塔岁月,他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守塔工作繁琐而单调:那时候灯塔还是靠燃油发光,每个小时就要给机器上一次弦。只有这样,灯塔才能发光。1986年,12级台风袭击白节塔,每到上弦时,老叶都抢在同事前面,冒危险匍匐着爬向灯塔。

  从工作到退休,叶中央在岛上度过20多个春节。

  嵊泗白节山仅0.44平方公里、海拔70米。岛上除了灯塔,只有灯塔工。

  航标处工作人员说,那时候守塔生活艰苦而寂寞。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岛上没电、没水、没电话,更别提可供娱乐的项目。一切生活所需全靠一月一次的补给。

  “有次刮台风,我们岛上只剩下一个冬瓜了,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冬瓜,最后吃了一个星期。后来补给船还不来,我们没办法只能酱油冲汤喝。” 叶中央回忆道。

  那时候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靠点烟,“最怕生病,很严重的时候,只能靠放火求救。”老叶说。

  航标处工作人员说,由于长期海岛生活,老叶身患多种疾病,但他又从不对人说。

  叶静虎接了父亲的班,上了白节山塔后,他才体味到其中的不易和艰辛。遇到台风,补给船过不来就得挨饿。因为没有冰箱,上岛的肉都是腌过的。为了吃到新鲜的食物,叶静虎跟其他3个年轻人自力更生在岛上种起了菜。为了打发时间,几个年轻人养了一条狗。

  饮用水只能靠雨水,汇聚在储蓄井里,因为条件受限,无法过滤。

  “总之,那时小岛上的生活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叶静虎说。

  是什么支撑五代人百年坚守灯塔?

  伴随守塔工的是辛苦、寂寞、危险,那么,是什么支撑叶氏五代人百年坚守灯塔?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我们航标人的精神。”宁波航标处党委副书记莫建顺说。

  叶中央说:“人在灯亮。灯塔是大海的眼睛,只有一直亮着,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才会安全。”

  叶静虎告诉记者,每一次有船从灯塔附近驶过,守塔人总会第一时间冲到高处朝他们兴奋地挥手致意,不管对方看不看得见。“从灯塔下来后,干什么都不怕苦了,也不怕累了。”

  登上叶超群工作的七里屿岛,这里被打理得很整洁,整个小岛由水泥或石子小道环绕,树木葱郁,几幢平房整齐排列,两旁的绿化修剪合度,还开垦出几块小菜地,种上了蔬菜瓜果。

  岛上,不仅通电、通网,电视、电脑等也是一应俱全。守塔人一周即可回一次家。灯塔也自动化,灯塔工只要动动鼠标就能查询天气。灯塔工的数量因此也在逐年减少,除7座相对重要的塔仍有灯塔工24小时守护外,其余均改成了遥感监控。

  灯塔工作的内容有了很大改变,但不变的是大家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灯塔”这两个字早已融入了叶氏一家五代人的血液中。“决定了一件事,就不要轻言放弃。这是我从爷爷那学到的。”叶超群说。

  今年7月,当地媒体对叶家五代人百年坚守灯塔的事迹报道后,在宁波市及镇海区引起强烈反响。

  镇海区委书记薛维海表示,叶家祖孙五代人百年守望灯塔,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平凡,这是精神的力量!

  镇海区教育工会副主席邹雅义深有感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同样需要坚守职责,爱岗敬业,如同灯塔一样,照亮学生的内心。

  镇海新闻中心工会副主席裘国灵在叶家事迹中品读出了信仰的力量:坚守才能出彩,有信仰才能走得更远。“人的心中需要一盏灯,一种精神的支撑,在纷扰的物质世界里,坚守信仰。”

  2013年4月,包括七里屿灯塔在内的11座“浙东沿海灯塔”入选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

  镇海区区长魏祖民表示,灯塔工“百年守望”的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方圆圆)